从左上顺时针方向: 1. 狮子吊坠(16世纪);2. 黑蝴蝶胸针(1870年);3. 花形吊坠,珐琅、蛋白石和钻石制成(1900年);4. 蝴蝶胸针(19世纪早期)
迈克·威尔比年少时就读于马尔波罗学院,这期间古典音乐及诗歌的学习让他的审美与修养得以提升,他尤为喜欢约翰·本杰明。18岁时,迈克开始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能够接触美好的物件,通过努力达成交易,挖掘稀世珍品。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在战后古董贸易中与形形色色有趣的人打交道。
迈克·威尔比在年老的时候写文章回忆这段时期,他说:“更幸运的是,我挚爱自己的工作,18岁便开始从事的古董银器交易。每个早晨,都开始于寻求美丽之物,也许是我能买得起,也许我只能在手里端详一会儿。不管怎样,我得以了解它的过去,想象它未来的主人。也许我会苦心研究它的出处、制作者、出产日期,甚至拥有它的第一个主人。然后,我会暗自揣摩它何以被出售?因为过时了?被偷窃掠夺?主人急需用钱?或者仅仅因其不是必需品?那么,它又为何被购买?为了保值?家用?结婚礼物?爱情信物?投资?或者仅仅出于拥有的愿望,像我一样?”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末的英国,镍银(即德银)并不流行。镍银是一种仿银合金,实际不含银,而是镍与铜、锌的合金,多用做货币,少数也用作首饰。迈克很快意识到,他用低价购买的镍银制品,往往富有极高的银器艺术价值。他见多识广、眼光独到,因此他的意见往往被人重视。他保存了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它们都成为银器典藏的精品,后来均被赠予阿什莫尔博物馆。迈克·威尔比将银器捐赠给阿什莫尔博物馆时,写下了一段文字,让我们得以感受到他的热情。
“站在卧室的窗前,我能看见花园外的城堡伫立在原野中,开往伦敦的火车呼啸而过,野兔掠过堤岸。我想我何其幸运,年过八旬身体康健,家庭美满……乐此不疲的追寻带给我巨大的快乐。去交易会或者是其他商铺中寻找一些还未被他人发现、认可的珍品。如果你的眼光独到,并以合理价格购买,它还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当然很多时候,你最后发现它不过是个赝品或者精致的副本。不过,就像我的老父亲所说:‘无过之人,也无成就。’因此即使当下完美无缺的作品稀缺,成功机会很少,追寻之心亦须不止、不倦。”
从左至右: 1. 扇贝形胸针及耳环(19世纪早期);2. 花形胸针(19世纪早期);3. 伊比利亚风格胸针(17~18世纪)
60年代,迈克·威尔比的银器商铺搬至格雷夫顿街,靠近邦德街。“H.S威尔比”成为每一个银器商人和收藏家必定拜访之地,在这里他们得以尽情讨论银器的美学、品质及价值,迈克非常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知识。迈克的胡格诺派血统令他将目光永远投向银器手工艺的技艺和工序,他相信这才是评价一件作品的关键。
迈克和妻子乔伊常常一同前往欧洲大陆考察银器市场,他们绝不会空手而归。正如乔伊所说:“不能白费了油钱。”他们每趟都会带回一些精美的古董珠宝。60年的婚姻,造就了另一番美好的记忆。“这些古董珠宝拥有优雅迷人的设计,花一点钱也可以拥有大师级作品。”这是夫妻俩的共识。
威尔比夫妇对于珠宝的挑选亦如银器,非常看重手工艺技巧。一般来说,古董珠宝,大多是指超过百年的珠宝精品。有时候,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虽然有着新时代的精神,却也承袭了过往风格,因此也常被列为古董珠宝。迈克·威尔比的珠宝收藏时间跨度大,历经5个世纪,这些不同时期古董珠宝的设计里,也承载着社会变革与生产技术的发展。
迈尔·威尔比收藏的年代最早的珠宝是一件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狮子吊坠,这是那个时代同类作品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吊坠使用了黄金、珐琅、“巴洛克”珍珠,以珍珠天然的造型设计成狮子的身体部分,以金铸造成头部和四肢,珐琅彩点缀其间,狮子成跃动的状态,小巧却不失趣味,这样的设计在16世纪晚期非常流行。
文艺复兴风格的珠宝年代没有明确的界定,大约是在十六七世纪。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黄金和宝石突然涌入欧洲,工艺技术的提高和改进,为珠宝首饰这个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首饰就像同时代的绘画一样,看上去笨拙不成比例以及过分地修饰。如人物塑像的图案出现在珠宝首饰上:宝石上的浮雕人物肖像,珐琅在侧面像上的运用,使用次宝石雕刻人物的正面形象(白色玉髓用来雕刻人物的面部,用红色的鸡血石或绿色的碧玉或蓝色的天青石雕刻人物的服装)。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珍珠,最好是大的不规则的后来被称为“巴洛克”的珍珠,被用来表现躯体部分,比如人的胴体、动物的躯干,或者鹰头狮身怪物的尾巴,笨拙但迷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流行的服装样式是低领露肩,极为适合佩戴项坠。因此,项坠在服装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了那个时代最独特的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