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
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有一幅画的成交价格让人们震惊了,预估价是40万至60万港币,而实际成交价则是458万港币,足足是预估价的十倍。这幅油画是王兴伟在1995年画的《八九后的标准表情》。
至此,王兴伟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人们对数字的敏感和偏好远比他们自己以为的要更多。然而虽然这之前早就在学术界和收藏界被看好,但王兴伟就此大火特火了吗?似乎也没 有,他依然每隔几年就迁往另一个陌生城市,全然不同的生活氛围让他依旧画着那些有点调皮又破坏力十足的画,“对我来说,遵守与破坏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只要真实就行。绘画不是为了某个高高在上的目的服务,而是要跟此时此刻的自身相关。”
这次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展览是王兴伟第一次美术馆规模的个展,作品足足覆盖了尤伦斯整个大展厅,也是这个空间第一次用于呈现纯绘画的个人回顾展。展览展出的是王兴伟从1993年至今二十年间的作品,作为“85新潮”之后正式开始绘画创作的艺术家,这次展览基本上包含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很多都是从欧洲和国内的私人藏家手中借来、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的。
与大多数以主题或时间顺序为布展线索的回顾展不同,这次展览是根据艺术家与作品中描绘对象的关系进行布展的,“我必须保证绘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带有真实感的,有切身关系的活动,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化行为。这里说的与真实的联系是指与我的联系,而不是和你看到的现实的联系,不是一种‘反映论’的现实。”
展厅里74件作品被分成三大类:背面图、侧面图和正面图,没错,就是画中图像对观者来说的背面、侧面和正面。背面图是展览的第一部分,包含了去年在保利秋拍上拍出345万人民币的《可怜的老汉弥尔顿》、《无题(浇花)》等作品。第二部分是侧面图,也是作品风格和主题最广的一部分,里面既有艺术家用非常规底材的实验探索,也有以电影、照片等为原型幽默十足的《无题(郊游)》《姐夫再忙,也没忘记你……》等作品。第三部分则是正面肖像作品,既有王兴伟多年来作品中的主角,那位来自央美门前考前班广告册子上的老太太;也有反思同辈艺术家吴涛自杀的《吴涛之死》等作品,至于为什么是这些人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王兴伟的回答依旧温吞,“我希望观者能从画面上去自己感受,然后忘了问我为什么去画。”
有趣的是,除了在尤伦斯的大型个展,由麦勒画廊和01100001画廊联合举办的王兴伟《草图》展也是同一天开幕,跟展览的名字一样,展出的是艺术家从1994年至2002年间的一百多幅创作草图与手稿,从创作最初的动机到后期想法都在其中老老实实呈现着,也给了人们更加了解他的机会,想看那些王兴伟画中妙趣横生的深刻从哪来,这或许是个好途径。
作品推荐
《可怜的老汉弥尔顿》
王兴伟代表作,1996年的作品,在去年的保利秋拍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上拍出了345万的高价,画中的弥尔顿老汉穿着布鞋,画面的焦点则在中间叉腰而站的紫色西装男身上,他在训斥一个打碎了杜尚名作《大玻璃》复制品的小孩。
《无题(浇花)》
王兴伟2003年的作品,画面的主角仍然是《可怜的老汉弥尔顿》里那个紫色西装男,连动作都相当雷同,不同的则是他的脑袋被换成了水壶。
《吴涛之死》
王兴伟对同辈艺术家、也是好友吴涛自杀行为反思的作品,吴涛生前用覆盖、刮除、销毁等方式毁掉了很多自己的作品,留下来仅二十余幅。
《进化的步伐》之二
对话王兴伟:我别无选择
TO:第一次做美术馆规模的大型个展感觉如何?
老实说觉得这是相当麻烦的一个工程,要麻烦的人、要耗费的资金太多了,觉得不太环保。
TO:展览选择背面、侧面和正面这个形式来划分作品的用意是什么呢?
就是不用一种通常回顾的方式,一种按时间进展方式来做一个跨度二十年的展览。策展人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打破时间、题材和材质的划分,重组了一种呈现作品的方式,着重于呈现工作范畴而不是价值判断。
TO:现在坚持纯绘画的人并不多了,你怎么看自己的选择?
其实对我来说别无选择。
TO: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往您身上贴过各种“主义”的标签,那您本人更坚持的是什么?
忘记“主义”,从具体工作出发。
TO:出于什么原因,你的作品中有些场景和人物会反复出现?
就是为了方便省事。他们是租来的演员和场地,没有我,他们是空虚和无所事事的。
TO:你怎么看待艺术作品严肃性和幽默感的平衡?
我觉得我是严肃的,甚至有点教条和刻板的,幽默感是一种附带的效果,是刻板附带的一种副作用。我有时能容忍这种幽默感。(文/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