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军与他的白瓷作品 五百年间的气韵流转

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
2016-05-25 14:20:19
来源:风尚中国

而在极简的几何造型里,中国典故处处可见。

而在极简的几何造型里,中国典故处处可见

在美国学玻璃的时候,他曾经用白卡纸做了好多立体设计模板。他走了美国的很多工艺店,询问若是制成瓷器,这种设计的商机将会如何。他得到了众多愿意收购的答复。然而,在联络制作工人时,所有的老匠人都摇头惊叹,“瓷器哪儿有这么天马行空的,瓷器不能有面、不能有线,不能有悬空。”这些禁制,几乎会抹平他设计中的所有灵巧细节。他找寻了台北莺歌陶瓷镇的每一位工匠,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直到琉园上市,他的“不安于室”又开始浮出水面。

“任何一个像样的东西,从开始到做出来都要差不多二十年,琉璃我已经做了二十年了,到了这个年纪,有一点资源,我还是想重新试试。”那股破釜沉舟的信念再一次将他武装起来,三年里,他先后找寻了一百多家工厂,从日本、内地、东南亚再到欧洲,他的团队慢慢地在寻找中成型。未来尚不可知,路程艰辛难测。以往的经验要统统重新打破重组,这个团队所要面临的并不仅是“精益求精”,而是“异想天开”、“鬼斧神工”。

“每次我看到这个团队,都觉得它是独一无二的。”王侠军从来不吝于对他团队的赞叹。这个独一无二的梦之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烧瓷工匠,而是六七十位讲求新科技的艺术家,在灵光一线与磨砻砥砺之间创造着奇迹。经过长达三年的沟通之后,他们开创了“带上电脑、水平仪、计算器和标尺”的烧瓷方式,而那些令内行们瞠目结舌的作品陆续在他们的精雕细琢之下浮现世间。

“文化创意产业用什么心态去做很重要,比如白瓷,它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宋朝时白瓷流传至欧洲,欧洲人看到惊为天人,因为他们烧不出来。我们就是想把时尚元素和这曾令人骄傲的传统结合起来,不靠别人的工艺,从骨子里革命带出它的美。我们要做的是当代的官窑,不惜代价来追求完美,经过这么久的磨合,我们的团队真的可以称之为一个美丽的团队,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曾经资助过蔡国强的日本陶瓷大师真木孝成在台北101见到王侠军的“八方新气”,第二天请求与他见面。

“我做瓷器已经35年,你用了多少年?”他问。

“5年。”王侠军答。

“算起来,如果你的作品需要35年才能完成的话,我起码需要200年。”大师谦逊的说:“技艺如此危险的作品,我做不出来。”

“他还问我,是不是很有钱。从烧陶开始,我就发现泥窑里面的火焰,烧的都是钞票。”幸运的是,王侠军的艺术世界似乎从没被金钱影响过,这个时常令艺术家们无可奈何的外在藩篱在他这里被轻易化解,恐怕也是因为普罗大众对他的艺术世界的肯定。 “过去的好瓷器讲求的是古典、优雅、华丽,却缺少了这个年代的时代感以及中国人讲求的‘弦外之音’的意象。我们希望通过互动的情趣让大家体会到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

他随手指着旁边几只瓶身上布满了孔洞的白瓷花瓶,几只瓶子用竹签连在一起,相互支撑着立在平面上。“这组花器可以围成圆形、三角形,可以穿串在一起,如何排列,都由你当天的心思而定。这是你在参与生活而非生活在带动你。”

他又指点一件名为“祝福”的连环盛器,“你可以用它来插花,也可以摆放水果。吃生鱼片的时候,大的放冰块,小的放芥末。有一位朋友买去在家里请客,盛了汤圆,吃的时候一颗颗滚下来。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变化,这是生活小处的乐趣。”

的确,美学经济无非还是物件带给人的精神享受,物件放在空间里,又怎能不随着空间的改变而萌生新意。时空流转500年,往昔技术上的禁囿随着空间和材料的变化已经没有了局限,有什么理由还要去忍受500年前的标准呢?

在“八方新气”的官网上,写着这样几句话:

“气—— 是生命重要的驱动力,在体内像磁场一样运行,它是一种能量意识。当它畅通身心,状态均衡,人就精神气爽,亦即在物理和精神的生活面向上,呈现出乐观且积极的面貌……设计更要以珍视人性尊严为出发点,于是体内生生不息的 ‘气’动,生活从此就明朗而灿烂……”

看,所谓典雅,所谓气韵,所谓华贵,皆因人性的尊严而生,皆因那柴米油盐之中的意趣而生,而艺术追求者的不破不立的大刀阔斧,也只是畅快淋漓的会心一笔。

谈到不破不立,王侠军说:“人生最大的创意就是改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细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意,让生活被更多的人去感受,起码在你使用它的时候,时光是甜美的,空气是芬芳的,不仅是因为它的魅力,而是互动时情感的发酵。”

或者,这种互动,这种连接了人与器具、时代与传统、感官与环境、创意与实用、活泼与经典的相通之桥,便是“八方新气”当中那无所不在的“气”吧。

上一页 1 2
2 / 2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王侠军    白瓷作品    瓷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