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UCCA Lab|“重塑蔚蓝”环境可持续主题艺术展

时尚先生
时尚先生
2021-06-22 15:23:31

  2021年6月15日,阿迪达斯携手UCCA Lab特别呈现环境可持续主题艺术展——“重塑蔚蓝”。藉由对环境可持续的共同关注,四位杰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麻剑锋、柳迪、刘佳玉、杨牧石,分别呈现了绘画装置、摄影影像、新媒体艺术、雕塑等形式多元的艺术作品,从不同层次激发观众对海洋环境的感知、思考与共鸣。

  运动与艺术,两者的关系可追溯到古希腊艺术对“美”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不仅仅影响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更深深地融入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运动、生活、艺术领域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共生关系。

  当“跑步”成为一种运动生活方式,它也塑造出了某种平行的空间,让都市人在繁忙的裂缝中,有机会获得更丰富的思考与自由。那些在奔跑中身体所感受到的阳光、海风、空气、蓝天……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享受着它们,拥抱着此刻的自由。然而,如何让这一刻变得可持续,是阿迪达斯与所有跑者的共同愿望。

  “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丰富的资源是地球的馈赠,可持续的未来才是真正的自由,运动也可以成为恒常持久的环保实践。此次展览中部分艺术作品材料由阿迪达斯跑者们收集的塑料垃圾构成,由此开启一场由艺术家、UCCA Lab、阿迪达斯以及跑者们共同践行的环保艺术运动,重塑运动自由。

  “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空间设计突破了美术馆的常规布局,在UCCA Lab展厅内打造出一个美术馆里的运动场,“跑道”即是观展动线,围绕中央一片静谧的“海洋”,艺术家们的作品穿插其中,形成动与静、跑步运动与艺术思考之间的对话关系,当城市被污染“侵蚀”,当人类社会的规则出现超现实的反转,如若“塑料”构成了海洋的形状,“第一自然”趋向边缘……艺术作品从不同维度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于海洋环境的关怀、担忧与想象。在跑道的终点,设计师以艺术装置的形式呈现阿迪达斯环保产品,为观众构建出一片“蔚蓝”的艺术乌托邦,鼓励观众加入阿迪达斯的减塑行动,跑出蔚蓝。

  “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重塑蔚蓝”通过艺术的思考与追问去找寻一个关于未来的答案,个体的行动将有如月光照亮黑夜的海面,希冀观众在终点一起欣赏那片蔚蓝。本次展览由UCCA Lab策展人刘雪丽策划,空间设计由ARCHIEE协作。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特别感谢音乐人黄锦为此展览贡献声音艺术作品,以此创作支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UCCA Lab策展人刘雪丽、艺术家柳迪、杨牧石、麻剑锋、刘佳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在“重塑蔚蓝”主题对话现场共同探讨艺术、环保与可持续议题

  左起:艺术家柳迪、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艺术家杨牧石、UCCA Lab策展人刘雪丽、艺术家麻剑锋、艺术家刘佳玉

  作品介绍

  杨牧石

  《侵蚀》

  “重新审视人、城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六件黑色长方体泡沫将空间包围,大小不一的洞孔遍布物体。艺术家先用香蕉水腐蚀聚苯乙烯泡沫,并在不改变材料原始形状的同时,让不规则的曲线性结构穿插材料。最终,对变异的物质用黑色丙烯覆盖。“侵蚀”试图叠置极端的工作手段、放射状的体积与截取的城市景观。在高强度的劳动与破坏性的语言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被重新审视。这些僵死的、庞大的残躯败体的背后,闪烁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反思与实践。

  杨牧石,《侵蚀》,2016-2021,泡沫、丙烯、香蕉水,300 x 121 x 63 cm,6件,“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杨牧石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刘佳玉

  《塑形》

  “蔚蓝代表着未来,而未来是彩色的”

  海洋占据世界3.6亿平方公里,宇宙的万物流转使得人类可以看到美丽的大海,享受资源的馈赠。随着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的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逐渐被熟知,大众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足以成立一个新的地质时代。海洋生态伴随着人类世的降临也逐渐变得脆弱、失衡,浮涌的人造垃圾、误食塑料瓶的海洋生物……种种画面让艺术家开始检视自古以来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艺术家使用几千个废弃的塑料瓶,经过处理之后,堆砌成波涛汹涌的海浪雕塑,而这些塑料瓶正是由全国的阿迪达斯跑者们通过跑步收集而来。同时,粒子作为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艺术家将其渲染并生成动态的海洋图景,投影并映射于雕塑表面。

  观众驻足于作品前可以看到震撼的海洋空间,但随着视角穿梭于雕塑中,观者会发现美丽的背面掩藏着熟悉的海洋垃圾。从现实到理念,从废弃之物到美学之物,艺术家从视觉和观念上呈现了材质的对比与转译,为观者提供了新的思考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海洋、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艺术家对人类世的重要回应。

  刘佳玉,《塑形》,2021,新媒体影像装置,塑料瓶、动态粒子渲染、数字投影、彩色、有声,2分钟,650 x 680 x 380 cm,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刘佳玉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麻剑锋

  《金枝岛》

  “还原海岛写生的记忆,留给下一代更多自由的空间”

  装置作品《金枝岛》是艺术家麻剑锋为阿迪达斯“重塑蔚蓝”艺术展特别定制的作品。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继续探索绘画与装置的结合,以展厅中间的“海洋”为创作场地,建立一座人造的岛屿。在创作中通过作品传递图像和事实之间所潜在的张力,创造出具有戏剧性的空间。

  艺术家曾在马来西亚参加驻地创作,鲜有人迹的原生小岛周围却漂浮着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在作品《金枝岛》中,他将装置与表现主义的写生绘画结合还原岛屿的景象。繁复、高饱和的画面立于塑料沙地之中,那些来源于岛屿的碎片——小坡、沙子、池塘、树、人类的踪影与痕迹——这些人与自然的造物,迎接着穿梭于这片人造岛屿的观众。

  装置中的海浪、沙砾皆为塑料制品,艺术家通过形式美感的传达方式唤醒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担忧与警惕,引发观者对工业社会时代文明的批判与反思。创作中使用的材料大部分为回收材料,部分材料由阿迪达斯全国跑者在各城市跑步搜集而来,也为这件作品带来了积极的思考。

  麻剑锋,《金枝岛》,2021,绘画装置,画布、纸板、丙烯、沙子、塑料颗粒、木头、泡沫、塑料制品,700 × 600 × 270 cm,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麻剑锋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柳迪

  “关注人与动物,城市与自然,自身与世界”

  《自我的重量》

  《自我的重量》的名字来自于贡布罗维奇的一个哲学思考,大概意思是:我们每个人“自我”的重量取决于地球上人口的数量。全人类“自我”的重量是一个恒量,每个人“自我”的重量约等于他那个时代人口数量分之一。

        也就是说当人类的数量越来越大时,每个人“自我”的重量会越来越轻。柏拉图那个时代人类的“自我”会更重一些,而我们相比过去的人类,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柳迪,《自我的重量》,2017,单频彩色有声影像,3:4,10分06秒,投影尺寸:225 × 300cm;“动物规则”系列,2010,喷墨打印,尺寸可变;“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动物规则”系列

  乒乓球碰到墙壁会反弹回来,时间直线向前不会倒流,一个人不会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生物会长大但到了某个阶段会停下。

  这种理性认知帮助我们生存并且进化。但反过来,这些规则是不容解释的:不知道是谁制定,但就是这样。

  这很可疑,且有趣。

       所以我想在这个理性的存在中制造一点非理性的“裂缝”,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欣赏理性的有趣之处,也包括非理性的美。这系列中,“动物的出现”这件事就是我所谓的“裂缝”。只不过,“很大的动物”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裂缝,而“很大的人”是关于“存在”本身的“裂缝”。后面的裂缝更大一些。“人类”是一场实验,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工具。或许,我们需要反省自身,尊重自然,别让这场实验失败。

  柳迪在“重塑蔚蓝”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

  杨牧石

  1989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雕塑、装置、绘画和影像作品聚焦于处理材料、形式、时间与现实的关系。在他对社会景观的切割与叠置中,个体与集体、消费与生产、自由与限制、全球化发展中的危机以及多元文化间的碰撞被重新审视。自2013年,杨牧石的创作围绕“无效生产”的理念展开,并持续至今。杨牧石曾获得“保诚眼——亚洲当代艺术奖”(2016)提名。

  刘佳玉

  199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大自然中自然的反射性促使她的创作一直在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探究人们所持有观察自然的各种视角,探索数据源作为本质线索成为物件网络中的交流节点在不同的场域间互相穿梭、遭遇、排斥、渗透与融合。通过空间的拼贴与置换从而引起观众的行为反应与情感共鸣,这使得她的创作本身永远处于人们的“再创作”中。

  她的装置和影片在国际上被报道于ITN N2K、Inhabitat、VICE、Arduino、Designboom、Fubiz等。作品多次参展于V&A、Watersman Art Centre 、Helen Hamlyn Centre、约克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时代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宝龙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K11艺术中心等,她曾入围Lumen digital art艺术奖以及Aesthetica art艺术奖并多次参加伦敦艺术节,伦敦动态艺术博览会以及伦敦时装周等。同时她也与众多品牌进行合作:爱彼、罗博报告、Mo&co,OPPO、雷克萨斯、嘉人等,也多次与公共艺术空间的商业项目合作,例如:瑞虹天地、上海汉中路地铁站和三亚华宇酒店。

  麻剑锋

  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2012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获大师生称号(Meisterschüler)。麻剑锋的作品多用纸、纸板、KT板、塑料布、木头、丙烯、油画颜料等材质,探索由架上至空间语言的转述。

  他的主要个展包括:“金银岛”(GAO Gallery,伦敦,2019),“U型回廊”(激发研究所IFP,北京,2018),“MA”(应空间,北京,2016),“墙”(东画廊,上海,2013);曾参加的部分群展包括:“绘画无声”(泰康空间,北京,2021),“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广州,2019),“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

  柳迪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家,IC-United数字艺术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跨越摄影、影像与数字艺术。2010年凭借“动物规则”(Animal Regulation)系列,获得由Lacoste品牌颁发的LACOSTE ELYSEE PRIZE金奖。作品被瑞士爱丽舍摄影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关于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是世界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德国黑措根奥拉赫。阿迪达斯在全球拥有62,000多名员工。二十多年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阿迪达斯业务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根植于公司的目标:我们能够通过运动改变生活。未来几年,阿迪达斯将继续大力推进其可持续承诺,转化为面向消费者的综合计划,扩大可持续产品的规模。目前,阿迪达斯60%的产品是采用可持续材料制成的。随着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三环”体系,到2025年,阿迪达斯将把这一占比提升至90%。“三环”体系指的是回收环(由回收材料制造)、再造环(实现产品的可回收再造)以及生态环(用天然和可再生材料制造)。阿迪达斯一直在研究完全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公司的目标是从2024年开始,在所有产品中仅使用回收的聚酯纤维。此外,公司还将加强对由可持续材料制成的产品的宣传,同时将大规模推出产品回收计划。阿迪达斯承诺在2025年之前,使平均每件产品的碳足迹减少15%。为此,公司正在与全球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减少能源及材料消耗,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阿迪达斯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实现其自营业务的碳中和,并在2050年之前实现整体业务的碳中和。公司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在各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将为新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UCCA Lab

  UCCA Lab是UCCA集团旗下探索艺术多元合作可能性的当代文化平台。UCCA集团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核心主体,致力于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对话之中。UCCA Lab专注探索和扩展艺术的多元合作,携手各领域杰出品牌,呈现与品牌精神契合的文化推广、艺术展览项目等特别活动,将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标签:阿迪达斯    UCCA Lab    环境可持续主题艺术展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奢华私语 时尚衣橱